簡要內容:“新課改的愿景是美好的,但目前要全部實施到位有一定難度”,作為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論壇)后的第一批大學生、有著豐富從教經驗的江西師大附中副校長王延藻,認為新課改并非一輪下來就能全部到位,不可能3年時間完全改變,但必須按新課改的目標而努力。
在今年高考來臨之即,一項與2011年高考有直接關聯的方案出臺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引起了人們的格外關注。我省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推行高中新課改,如今實施快一年了,進展及成效到底如何?實施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問題?綜合評價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研究性學習、選修“走班”等能開展起來嗎?人們最為關心的高考改革方案何時出臺?
碰撞一:新課改推進中的四大困惑
“新課改的愿景是美好的,但目前要全部實施到位有一定難度”,作為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有著豐富從教經驗的江西師大附中副校長王延藻,認為新課改并非一輪下來就能全部到位,不可能3年時間完全改變,但必須按新課改的目標而努力。
南昌十中副校長黃翠蘭告訴記者,目前新課改實施只在教學這一塊,還沒有全部深入下去,下學期會進一步開展,如開展選修課等,目前學校“走班”計劃還沒完全訂出來。
南昌鐵路一中的教務處朱主任坦陳,“新課改每一步都很艱難,有點踉踉蹌蹌”,此次高中課程改革的復雜程度遠遠高于任何一次教學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據了解,新課改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四大困惑”:一是觀念滯后,部分教師仍未能轉變觀念,與新課改理念尚存一定差距,用老方法來教新教材;二是師資缺乏,部分學科師資力量不足,通用技術學科教師缺乏;三是學校資金投入不足,經費、場地緊張,新課程實驗研究、開發、培訓需投費用多,但資金缺口大;四是疑惑高考和學業水平測試(會考)與新課程是否統一,因為在現行高考指揮棒下,升學率依然是學校及社會各界最看重的一大指標。
一些暫時的困難和問題也在考驗著新課改:
如何準確把握高中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與精神,如何按學科模塊備課、上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如何在新課程實驗中獲得成長的快樂……這些抽象而具體的問題,令不少高中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存在著畏難與茫然情緒;
老師對傳統教材都已輕車熟路,新課改是模塊式教學,有些老師因沒有看到高二、高三的新教材,總體上還沒法把握,老是擔心學生聽不懂,就過早地加內容,所以一些高一學生感覺數學、物理很難學;
師資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因為一直是圍著高考轉,而高考不考音、體、美,所以學校一般都是語、數、外專業老師多,音、體、美老師少,且因長期模式養成,大多教師難以一專多能,不少學校選修課難以開設;
高二學年起,也就在今年秋季,學校要開設選修課了。但不少學校是“螺螄殼里做道場”,因沒有多余的教室(在一些省級重點高中因班額多,此種現象更為突出),讓學生完全按興趣選修“走班”,無法全部滿足……
碰撞二:新課改能否減輕高考壓力
新課改高考總的設計思路是“高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打破了傳統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模式。
根據最新出臺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2010年1月我省將舉行高中生的首次學業水平考試,其成績與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一起記入畢業生檔案,將成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
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劉雪平介紹,學業水平考試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國家考試,是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行的終結性考試,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學生在各學科所達到的學業水平,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促使普通高中嚴格按照國家新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簡單游戲內容:“新課改的長遠對方是好的的,但現今要都是落實完善一 定難度很大”,成為1974年目前我國找回中考后的一號批本科大的學生、具備豐富的從教經驗的湖南省師大附中副院長王延藻,以為新課改也不是第二輪下去就能都是完善,都要能6年時光完完全全改變了,但都要按新課改的對方而全力。
去年底《江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也已出臺,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對學生學科學習目標和基礎性發展目標兩方面的綜合評價。學科學習目標是指各學科《課程標準》提出的本學科學習的目標和各學段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各學科的修習情況按《江西省普通高中學分認定辦法(試行)》有關規定記錄在《江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中。普通高中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評價維度,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多主體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定。畢業前,依據三學年六次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規定時間內由班主任組織教師評價小組對畢業生進行一次總體評價。
有家長擔心:“綜合素質評價能保證公平公正嗎?那么多學生,老師對每個人都了解嗎”,“我的孩子會不會成為新課改的實驗品”,“我們農村教育資源落后,這樣改,我們農村的孩子會不會吃虧呢”……
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新課改高考讓人喜憂交集。對2693人的調查顯示,75.3%的人贊同將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納入高考考核范圍,其中22.5%的人表示非常贊同。將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納入高考考核范圍有哪些好處?調查中,56.4%的人首選“可以更加全面考核學生能力”;53.8%的人認為這可以改變唯分數論的高考評價體系;49.7%的人認為可以打破一考定終身。本次調查中,67.1%的人擔心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不能保證公正透明,67.0%的人認為綜合評價中人為操作不可避免;53.8%的人認為對教育資源貧乏地區的學生更加不公平。
但無論如何,新課改高考還是讓人們有太多期待。據劉雪平介紹,目前我省新課改高考方案正在廣泛征集意見,“高考改革要穩妥”。高考改革對引領新課程實驗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必須做到考改服務于課改,高考改革要做到“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開展,有利于考試改革與錄取改革相結合,選拔優秀人才,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和提高學生素質。
碰撞三:新課改必須知難而進
對每一所高中而言,怎樣協調好高考與課改、學校與家長、學生的現時幸福和現實利益、學校的生存與對教育理想的追求諸多關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新課改是一種教育理想,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你不推動誰來推動?”劉雪平說這話時有些激動。
盡管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我省高中新課改依然在知難而進。
西裝、領帶、拐棍、墨鏡、晚禮服,簡單的道具,簡單的化裝,幾個學生,在教室做什么?原來學生要自拍自演英語(論壇)課本劇《百萬英鎊》。像這樣的活動在新課改樣本學校新余一中每周都有。高一學生會主席張子路說:“原以為高中生活就是死讀書,想不到高中有這么多活動,而且活動如此多彩。我太喜歡我的高中生活。”
九江一中作為全省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樣本學校,致力校本課程開發,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從2000年被確立為全省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基地起,9年多來開發的可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有100多個。
江西師大附中特別注重新課程實驗實施中的教學研究工作,及時地發現和解決新課程實驗實施中的教學問題,更好地服務于新課程實驗和學生的學習成長。同時積極承擔省市的教研活動,在交流中提高教學水平,先后有7位老師承擔了南昌市高中新課程實驗教研活動的公開課。
為推動高中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整體提高新課程實驗啟動后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從本月起到6月份,省教育廳將組織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各學科組專家深入各縣(市、區)省級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開展專家視導工作。通過聽、看、訪、觀、查、議等多種形式,全面掌握學校新課程實驗實施狀況,診斷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學校新課程實驗實施具體思路。最近,分管教育的省領導到撫州調研,對新課程實驗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新課改,是一項事關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宏大工程。“萬校一書、千人一面”的傳統培養模式,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將漸行漸遠。
新課改,任重而道遠。